学爬
爬行对于宝宝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凡的意义,但似乎并非所有父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。究竟爬行对于宝宝的意义都有那些呢?
专家科普
专家科普
38245次阅读 2021.12.31爬行对于宝宝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凡的意义,但似乎并非所有父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。究竟爬行对于宝宝的意义都有那些呢?
概述
·爬行的3大意义
·必知宝宝从爬到走的八阶段
·警惕宝宝爬行八“雷区”
·宝宝5种爬行姿势大解析
·不会爬行就会走路好吗?
不会爬行就会走路好吗?
第一,就爬行这种运动本身来说,是宝宝一种全身的运动,而且容易掌握,宝宝也很喜欢的一种方式。
爬行会锻炼宝宝颈部、腰背部、四肢。从这点来说,达到了宝宝全身运动。
第二,宝宝的认知能力方面会得到提高。因为孩子在爬行之前,活动范围小,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的活动状态。因为人获取信息首先是视觉和听觉,当宝宝爬行的时候,他的视觉的扩展发生了扩充,包括听觉上的。对于孩子认知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。
第三,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,现在很多独生子女都存在胆小、内向、自信心不足等,因为爬行本身是孩子能够自主活动的一种运动形式,通过这种自主性的运动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。也就是孩子的自信心是从爬行期就开始了。
揭示爬行的误区
很多家长认为的“爬行”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爬行,家长们认为把孩子放在一个专门的区域去爬就是“爬行”,或者家长参与辅助爬行就是“爬行”。实际上爬行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重要过程,也同样是孩子早期教养的一个结果。
我们可以把爬行分成几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是爬行的准备阶段,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他要具备颈部力量、腰背力量、上肢和腿部力量的储备。如果家长在孩子0-6个月没有很好的对孩子针对这些方面锻炼和培养,那么他的爬行就是很困难的。
第二阶段爬行的学习与实施阶段,宝宝在储备力量的同时就要开始进行技巧和谐调性的训练,这就是爬行的真正开始了。我们很多宝宝在床上、地上爬都是不可少的,很多家长的误区就是在第三阶段。
第三阶段是爬行的巩固阶段。这个阶段就是家长提出的我的宝宝没有爬行,这个阶段是宝宝建立自信心,整合自己的感觉统合的最佳时期。
必知宝宝从爬到走的八阶段
作为父母,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从坐到爬,再到蹒跚学步的过程无疑是令人激动的。美国“父母”网站近日撰文指出,婴儿通常会在4个月到1岁3个月之间,学会从坐起到独自走动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要用简单的游戏和赞许的语言让孩子获得自信,帮助他们学会走路。
第一阶段:坐
4—7个月:孩子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了,这种坐姿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力量,为将来的站立做准备。
家长能做什么:让孩子将一个球滚过来,再滚过去,或是教孩子搭积木,这些都可以锻炼他的幼小肌肉。
第二阶段:爬
7—10个月:孩子学会爬的时候,最重要的就是帮他练习手脚并用的能力,为未来的行走打下基础。
家长能做什么:引导孩子从房屋的一头爬到另一头,让他熟悉房间中更多的地方,同时不断地表扬他。
第三阶段:在外力帮助下站立
8个月:孩子会开始拉住家具或爸爸妈妈的手让自己站起来了,此时,父母可以开始训练他的平衡能力,让孩子更适应站立的姿势。
家长能做什么:孩子能站起来后,教他如何弯膝盖,坐回地板上,这样的技巧可以在他学走路时降低摔倒的风险。
第四阶段:在他人帮助下行走
8—9个月:当孩子拉住你的手站起来并试图找到平衡时,不妨扶他走几小步,这可以告诉他走路是什么样的,并增强孩子迈出第一步的信心。
家长能做什么:多让孩子站立,他站立的次数越多,学走路时就会越舒服越自然。
第五阶段:扶墙走
8—9个月:孩子会扶着墙或家具慢慢行走时,父母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,确保所有孩子够得到的家具都很牢固。
家长能做什么:当孩子沿墙走动时,家长要鼓励他,并让他试着离开家具或墙壁一会儿,但一定要为他准备一个柔软的地方供他摔跤。
第六阶段:独自站立
9—12个月:走路的关键是平衡,假如孩子能稳站几秒钟,他就很可能要迈步学走路了。
家长能做什么: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平衡,比如跟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,先帮他站起来,然后数数,看他能站多久,无论孩子站立的时间是长是短,每次都要表扬他。
第七阶段:迈出第一步
9—12个月:孩子迈出第一步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非常需要信心。因此,凡是能让孩子走出第一步的因素,家长都要大加鼓励。
家长能做什么:为孩子迈出第一步欢呼,坐在地上指导他找到平衡。
第八阶段
1岁到1岁3个月:每个孩子学走路的方式不同,有的是先会走后会爬,也有的是时爬时走地学会走路。
家长能做什么:尽可能鼓励孩子走路,当将抱着的孩子放下时,尽量让他保持站立,而不是直接让他坐下。
警惕宝宝爬行八“雷区”
雷区1:地面
危险因素
用水泥、磨石子、瓷砖等所铺设的地板,都容易让学习爬行的宝宝因一不小心跌倒而受伤,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。
安全改造
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,不过注意要使用厚度较高的软垫才能发挥作用,并且避免用有很多小花纹的软垫,以防宝宝将小花纹抠起来吃。
雷区2:桌角、柜子角
危险因素
尖锐的桌角或者是柜子角,对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“危险地带”,万一宝宝碰到了,就有可能造成脸上或头上“破相”!
安全改造
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,或用海绵、布等包起来,就算宝宝不慎撞到,也能将伤害降到最抵。也可暂时把这些桌子、柜子搬离宝宝爬行的房间。
雷区3:电插座
危险因素
宝宝爬行过程中,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,一不小心就有触电的危险。
安全改造
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,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。也可用绝缘材料将它们塞好、封上。
雷区4:垃圾箱
危险因素
垃圾箱里的脏东西不仅会把宝宝全身弄脏,还有很多危险的细菌,万一宝宝把脏垃圾塞进嘴里那可就坏事了!
安全改造
把垃圾箱放到远离宝宝的地方,如把它放到卫生间,然后把卫生间的门关上,以防宝宝爬进去。
雷区5:热水瓶等易碎品
危险因素
热水瓶、茶具、花瓶等易碎品带